<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365提款问题_365国际网站_bet官网365app下载

        经验交流

        吉林省示范镇建设工作简报(第3期)

        发布时间:2022-12-09 10:33:54
        【打印】【关闭】

        浙江省新型城镇化经验做法

        及对我省的启示建议

        近年来,浙江省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断完善城镇格局与城市功能,持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近期,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深入到浙江省发改委及海宁市、店口镇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对浙江省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供领导参阅。

        一、主要做法

        (一)推动小城镇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一是推动小城镇综合改革1978-1998年小城镇综合改革期间,浙江乡镇工业异军突起和农村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推动小城镇的迅猛发展,小城镇数量从1978年的167个增至1998年的1006个,成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产品加工和集散的中心、农民务工经商的中心,全省涌现柯桥镇、横店镇、龙港镇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二是推动中心镇小城市培育。2007年明确全省200个中心镇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2010年又择优选择27个中心镇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专门设立每年10亿元、一定3年的小城市培育试点专项资金,加快中心镇由“镇”向“城”的战略转型,推动试点镇成为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宜居宜业的城市化新平台。三是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目前浙江已累计拥有特色小镇79个,通过特色小城镇城市客厅建设以及高强度的产业投资(3年50亿元产业投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逐渐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以及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创新经济模式。

        (二)遵循非均衡向均衡发展的梯次培育之路。一是梯次发展。把中心镇作为推进现代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节点,同时将一般特色乡镇和中心镇进行梯次培育,实现从“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的演进,不断提升中心镇小城市发展的能级、体量和规模,逐渐形成“国家及省级特色小镇一省级小城市一省级中心镇一市级中心镇一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新格局。二是组团发展。在中心镇小城市培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充分发挥中心镇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单兵作战”向“兵团作战”转变,强化组团规划引领,助力周边小城镇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优化和发展协同优化。三是主副协同。将市场主体强壮、财税收入多、体量大的中心镇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一主(城)一副(城)”的城市功能格局。在我们调研中了解到,浙江省店口镇一直作为当地的副城进行培育建设,经济体量已达县(区)的能级(2021年财政总收入27亿元)。这样,个别中心镇在小城市培育中脱颖而出,我们了解到,温州苍南县龙港镇设立为县级龙港市,由此实现了中心镇由“镇”向“市”转变。

        (三)立足区域禀赋优势做强做大特色经济。一是特色发展。强化“一镇一品”“一镇一主业”“一镇一特色”和“一地一特色”,形成浙江县域经济颇具集群优势的工业块状经济,包括珍珠、袜业、纺织、服装、印染、化纤、机械、家电、汽车零部件、泵和电机、石化、电动工具等,它们主要分布在镇域经济体中,具有较为完善的特色产业链群,这其中还涌现出一批竟争优势很强的上市公司。二是融合发展。重点推动工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注重工贸互动和市场培育,形成“特色产业+专业市场”的运营模式和产业集聚模式,打造中心镇小城市经济发展增长极。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海宁海洲街道皮革工业+海宁皮革城”“山下湖珍珠+华东国际珠宝城”以及“大唐袜业+大唐袜业城”等都是这种工贸互动模式,而且随着电商直播、网红经济的兴起,也给浙江特色块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加强软硬件建设持续提升城镇承载力。一是基本公共服务扩面。把完善功能、增强综合承载力作为发挥中心镇集聚辐射作用的重要前提,除路网、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外,省级层面统筹推进“一路”(高标准进镇公路)、“二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三网”(自来水供应网、垃圾收集运转处理网、通村公路网)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一校”(高标准普通高中)、“二院”(医院和敬老院)、“三中心”(文化、科普、体育中心)为建设内容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二是中心镇集聚发展。2009年底,中心镇镇均建成区人口达到3.2万人,是其他建制镇平均水平的3.9倍,有22个中心镇镇区人口超过5万;镇均建成区人口集聚率达到42.3%,比其他建制镇平均水平高出近17个百分点;占建制镇总数不到1/5的中心镇,总人口、建成区人口、农村经济总收入、财政总收入,分别占建制镇总量的35%、47%、39%和40%。三是加强社会保障能力。推动“人的城镇化”,着重让外来建设者子女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享受“同城待遇”。比如在调研中了解到,店口镇实施的就是以就业、创富等“八大社保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策略,让公众获得“少掏钱的实惠感”,从而推动城镇化人口集中集聚;还有就是我们熟知的“枫桥式”人口管理模式,在当地成立流动人口综合党支部和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商请外省市党组织在本地中心镇设立流动党员联络处,切实解决流动党员和外来人口教育难、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

        (五)破除体制机制阻碍增创新发展活力。一是破除民资造城阻碍。畅通对内开放渠道,通过大力引入民间资本进入社会领域,以 BOT、BT、TOT和PPP等形式参与中心镇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引进民营医院、民办教育、养老服务机构等,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提档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强镇扩权改革。通过委托、授权或直接设置派出机构等形式,赋予中心镇部分市级管理权限,破解“权限下放不足和下放难及难承接”的体制阻碍。调研中了解到,在2012年新一轮扩权强镇中下放157项权限,店口镇也因此建成并运作浙江省首个最大的镇级公共行政服务中心。通过放权改革有效扩大中心镇小城市经济社会权限,一方面提升县、镇、村三级行政工作效率和市民办事效率,另一方面扩大中心镇小城市财权、事权、地权等发展权,助推中心镇小城市发展步入快车道。三是重塑城镇组织架构。优化整合政府职能机构,将中心镇内设机构统一为“四办三中心”架构,即党政办、经济发展办、村镇建设办、社会事业办,综治工作中心、驻村指导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一些改革相对超前、彻底的镇更是将内设机构调整为“ X 局 X 办 X 中心”架构,为承接县级权限和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发展扫清制度障碍。

        二、几点启示

        启示一:借鉴浙江省推动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建议我省要坚持把小城镇高质量发展作为县域经济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平台,探索小城镇产业、城镇、社会、生态和管理五个现代化,并将新型城镇化发展导入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上来,率先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进而率先探索乡村振兴和基本现代化建设。

        启示二:借鉴浙江省把中心镇作为推进现代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节点进行梯次培育的做法,建议我省在加快发展哈长城市群、都市圈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同时,要加快推进公主岭、梅河口、敦化、珲春、抚松等重要节点城市提质、扩容、升级,尤其是要深入抓好中部红旗绿色智能小镇、东部二道白河休闲运动小镇、西部查干湖生态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切实形成“国家及省级特色小镇一省级小城市一省级中心镇一市级中心镇一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新格局。

        启示三:借鉴浙江省“特色产业+专业市场”的运营模式和产业集聚模式,建议我省把发展小城镇与改造传统农业和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根据小城镇现有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文化传承等,从实际出发,注重特色、塑造气质,加快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富有本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启示四:借鉴浙江省推动“人的城镇化”提升城市功能的做法,建议我省全面推进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加快实施新型智慧城市行动,不断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尤其要强化梅河口、公主岭、前郭、珲春4个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市)带动作用,起到补短板示范作用,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建议我省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未落户常住人口,大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加大“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的激励力度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启示五:借鉴浙江省重塑城镇组织架构的做法,建议我省系统重塑和优化小城镇组织架构,通过并镇拆村等行政区优化以及镇内部门撤扩并来优化镇域运行机制,建立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定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让加快建设创新型城镇快速转入到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和现代金融支撑的轨道中。


        责任编辑: